從我的宿舍窗外看出去。 |
在台灣二十幾年的歲月裡,我只搬過一次家,雖說是「搬家」,但新舊家之間徒步只要十分鐘,且因新家的家具全部換新,我也只是拖了幾卡皮箱、把要用的東西自己慢慢徒手搬去新家而已。
而我在倫敦11個月的日子裡,就搬了三次家,我的人生啊,就有如那浮萍…(又深又長的嘆氣)
(背景音樂「新鴛鴦蝴蝶夢」fade in…)
(昨日像那東流水,離我遠去不可流,今日亂我心,多煩憂…)
我在英國的第一個家,是學校的宿舍。
在我正式出關後,已是飛機抵達的三個多小時後。接機先生簡直要抓狂,我們好不容易才找到彼此,他說他已經廣播好幾次了,我到底跑去哪裡!?而我也不想再多解釋什麼,前一刻的我還差點找不到我早就被丟下行李輸送帶的行李箱,早就完全呈現一個癡呆狀態。
跟我同一天抵達倫敦的另兩個同伴已經等我很久了,一個從北京來,另一個是日本人,兩位都是已經在英國待了好幾年、暑假回國度假的留學生,她們很驚訝我怎麼可以好整以暇等到開學前一週才來。
我出發時已經是九月初,也就是都要開學了才到。大部分人選擇七月抵達,先熟悉環境以及辦妥一些當地雜事(銀行開戶、買小家具、牽電話線、申請網路、辦手機等等),也可以先在暑假參加orientation(學前訓練)的課程,有唸有安心,好像不用繳學費,但其實多待兩個月的住宿與生活費加起來,就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了。
因為我從申請到決定一切都很匆促,什麼事情都只能拖到最後一刻。不過我2000年已經去過一次倫敦,覺得快速適應生活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,畢竟,什麼事都是「習慣就好」。(當時是這麼想啦,誰知道衰事會接踵而來呀!)
這是倫敦地鐵圖,即使相隔多年,我還是可以不用看地鐵圖就知道去哪裡要搭哪條路線。 我心中有好多城市的地圖!(但就是沒有台北的。) |
來自北京的香奈兒小姐跟我住同一棟宿舍(因為她的中文名字唸起來很像「Chanel」,就很囂張地給自己取了個這麼「貴氣」的名字),我們一起抵達了位於倫敦東南方、接近Zone
3的偏遠宿舍「Ewen
Henderson Court」。到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1點,即使是晝長夜短的英國夏日,天也已經全黑了。
好不容易把全部的行李拖進門,舍監竟然叫我們先把行李放著,他要帶我們四處奔波去「看房子」,也就是把現有的空房一間一間打開來讓我們看,看我們喜歡哪間,就要立刻做決定,從此就定下來住上一年。
我從地球那端飛來這端,風塵僕僕來到這個路上連路燈沒幾根的偏僻地方,第一件要務竟然是要「看房子」。
宿舍外面是一條很偏僻的路,黃昏的時候、夜晚的時候、下雪的時候, 看起來都是如此黯淡。 |
這位舍監很有經驗,就像個專業房屋仲介一樣,推銷著A房間有電話線,直接跟電信公司續約後就可以使用電話和網路、B房間的採光好且稍微比一般房大一點、C房間的共用廚房特別大、D房間的視野比較好……
英國的宿舍都是flat的形式,一個flat共有一個廚房與清潔間,有4-7個房間不等,其中又分好幾棟樓,所以每一個flat的景色都不同,我們也只能跟著他在好幾棟樓之間轉來轉去,不管他如何講解,都是初來乍到的我們很難立刻理解的。
又不能像電視上談話性節目中那些房地產達人所說的,「看房子要天晴時去看、下雨也要去看、還要去了解鄰居是什麼樣的人」。本來我們的腦子都昏昏沉沉,根本就聽不進去他在說啥,後來,我們倒是都不客氣地搶著要那只要續約就可以使用電話與網路的A房間(PS. 完全新申請一支電話線路要付接線費,記憶中好像是£70,但現在入住已經都有免費網路可以使用了,畢竟我的年代比較久遠一些)。搶來搶去沒有結果,我們就拋硬幣決定輸贏…
硬幣落地,我輸了。
於是我回頭選擇了採光好且稍微比一般房大一點的B房間。拖著沉重的一堆行李,帶著一點點失望的心情,一點也不期待地打開我的房門────
裡面一片黑暗。
再打開燈,裡面什麼都沒有。
小小的空間裡,擺放著基本的書桌書櫃、一張赤裸裸的床墊。其他,什麼都沒有。
但我會好好地開始在這裡生活下去。
但我會好好地開始在這裡生活下去。
本來什麼都沒有的地方,在我拿出行李箱裡的東西、 加上採購一些小家具後,兩個禮拜內就可以亂翻天。 |
即使我從「什麼都有、什麼都不奇怪」的台灣,來到「什麼都沒有、什麼都很奇怪」的倫敦郊區,即使我要一個人從空盪盪的屋子裡開始這一切,即使我不能選擇到我最想要的那個房間,即使來到這裡的一路上是那麼衰那麼累那麼不順利。
但,我清楚地知道,來到這裡是我選的、是我要的、是我愛的。
而旅程早就已經開始,從這一秒開始,所有的困境、所有的情緒、所有的遭遇,我都要自己努力去克服。
這一天,我把幾件毛衣當枕頭、大外套當棉被蓋,一覺到天亮。
因為,疲累是全世界最好的安眠藥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