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去西班牙玩時吃的海鮮飯,怎麼可能是我做的你別鬧了。 |
一個懶人在國外的晚餐只有一個原則:煮一次要可以吃很多餐。
洗菜切菜洗鍋子這種事,我實在不想每天都重複一次。所以,我最常做的東西就是炒飯,因為傳說中炒飯的「飯」放愈久的話,炒起來愈好吃,正好我煮飯一次都煮超多,白米飯都像爆米花一樣要衝破電鍋蓋了;煮好之後整鍋放冰箱,冰到我吃完為止;或許就是這樣,練就了我回台灣後常吃過期食物也不會怎樣的實力。 (→誰想要這個實力!?)
必備材料當然就是米。離開台灣後我才知道,台灣白米真是香甜可口又好吃,在英國超市有很多種米,也有很多種穀類製品,但就是沒有我們台灣那種白米。一開始我都是在SOHO區的日本商店買日本米,日本商店的米小小一包就要8鎊多,雖然我在台灣一直吃米不知米價,但想必這個價錢是比台灣貴很多的。
直到很後來,我吃到朋友用一般超市品牌的美國米烹煮的料理(Jasmine Rice,比較瘦長的白米),發現一個人會不會燒菜,跟他使用高級米還是廉價米並沒有太大關聯,於是才入境隨俗開始吃便宜日本米十幾倍的美國米。
其他材料就是什麼都炒什麼都不奇怪,你想加什麼料,通通丟進去就對了。因為我懶惰,除了萵苣和小黃瓜是我長期必備的新鮮蔬菜好朋友,要加入炒飯或湯類的東西,我大部分都買冷凍蔬菜,例如各種三色豆、長豌豆、小花椰菜等等,肉類的話,培根或火腿都還算是人類可接受的正常範圍,但我最常丟進去炒的東西竟然是「熱狗」。
這是因為我家附近超市的法蘭克福熱狗長期都買一送一,身為一個歐巴桑,進到超市都會不由自主地把手往「buy 1 get 1 free」的櫃位伸去。於是我本人的招牌菜就是熱狗炒飯(如果這可以登在 London Walker,這道菜旁邊就是我比一個「讚」的照片。)
當然也不能忘記加一顆進去就天下無敵的蛋。打顆蛋進炒飯就會讓美味度大幅提升,但若是要裝在保鮮盒裡久放的就不太妙(違背了「煮一次要可以吃很多餐」的大原則,即使好吃也很扣分),加了蛋的炒飯當天就要吃完,不要隨便考驗胃的容忍力,留學生最怕生病了,國外看醫生很貴的。
如果覺得這樣一鍋炒飯不夠熱鬧的話,打開冰箱看有沒有快要過期或壞掉的食材(寫了這句,真想把上一段最後一句刪掉),例如早餐剩下的小黃瓜、蕃茄、生菜等等,只要是可以跟米飯和在一起吃的東西,都可以放下去炒。最後看心情加上蕃茄醬或天下第一的龜甲萬,炒一次就可以連吃好幾天。
基本上,一炒天下無難事,通常不會太難吃。除了油量比較難以控制以外,其實炒飯就是慢熟的食材先放、快熟的食材後放,然後翻攪個不停而已。(明明炒飯就是要放很多油,但我在倒油那個 moment 都會覺得「這也太油了吧」而有所顧忌,所以常因為油放太少,一鍋炒飯變燴飯。)
比較困窘的一點是,國外都是用平底鍋的關係,讓我炒起來很沒快感,一個平底鍋這麼淺,我卻每次都硬要炒出一座小山。
姑且不論炒出來的味道如何,就算是你第一次炒、不管你是多麼沒信心地在處理這些食物,由於醬油一加下去廚房馬上香味四溢,加上你一直翻攪著一大鍋很熱鬧的東西,你的背影在外國人眼裡就是一代名廚。每次煮飯時我都非常心虛,手腳快的好像在型男大主廚錄影現場、有在現場計時一樣,但室友進來看見我,都會很興奮地說「Wow, delicious Chinese food!」(delicious 是我自己加的)。
若是沒有飯,用麵代替也可以,用米粉或冬粉也沒問題(但要去中國城買),如果是炒米粉的話,其它食材就會改用香菇 / 紅蘿蔔 / 絞肉等。因為這些東西前製作業比較麻煩,要特地去買、要洗、要泡水、還要切工,我很餓的時候要做菜,手都已經在抖了,就比較沒空去走這種精緻路線。
在倫敦的日子除了炒炒飯(依舊是指真的炒飯),我也做過以下兩種會逼死外國人、留學生卻又很愛做的東西。
那就是「滷肉」與「咖哩」。
其實,在台灣誰會一天到晚去滷肉,但行前我積極尋找「留學生簡易食譜」,好多人都講到滷肉,於是我也瞬間被蒙蔽了心智,在飛機起飛前馬上手刀衝去市場買了十包滷包,據說這個滷包搭配上大同電鍋與醬油,就能夠製作出絕妙好料理,
好不容易扛了大同電鍋來的我,目標就是「一定要滷夠本」。
第一次滷我就先弄了好幾顆白煮蛋(想說滷蛋應該是這樣來的沒錯吧)、豬肉切成條狀;因為買不到豆干跟豆腐,我又隨便買了白菜(想說「滷白菜」應該是這樣來的沒錯吧),總共就只有滷這三樣。放進滷包加水加醬油,按上開關就放它靜靜的生活。
這個寧靜的過程中,會讓一整個宿舍都充滿滷包裡的香料味(尤其是八角的味道),味道會流竄到整棟屋子的各個角落,外國人會非常受不了這個味道,所以我進出廚房查看「滷好了沒」都要十分低調,若剛好遇到室友,還會看著咕嚕咕嚕響的電鍋一邊皺眉頭,演一下「這不是我的,我也覺得很臭」的戲碼。
其實我也不太知道究竟要滷多久,因為宿舍沒網路,沒辦法像新手小廚娘一樣,做菜做到一半有問題趕快上網查;我做菜做到一半有問題,都只能靜靜等待仙女下凡來解答。總之第一次滷出來的結果,因為醬油加太多了很鹹,整鍋像燒仙草一樣黑,滷蛋像鐵蛋,滷豬肉像豬血糕,白菜像是中毒的土地種出來的黑菜。
然而由於煮這鍋的花費的金錢與時間成本都太高了,不吃掉也不行。唯一的優點大概就是真的太鹹了,白飯要配很多,一餐很容易就這樣混過去了。
另外我還用電鍋做過蒸蛋和肉燥。這兩樣非常簡單,肉燥真的就是把絞肉加醬油放進電鍋,開關按下去就能夠完成的一道菜;蒸蛋也是把打散的蛋加水加醬油(水也可以改成牛奶,風味更佳),放進電鍋後,開關跳起來迎接你的就是一盤滑嫩嫩的蒸蛋。
另一樣留學生很愛做,但很麻煩的食物是咖哩。雖然只要有佛蒙特咖哩塊,亂做都不會太難吃,不過這道料理其實是很費工的。首先要去購買馬鈴薯與紅蘿蔔,若還要加上蘋果與洋蔥,這四樣都要洗半天、削半天、切半天,放在水裡煮到軟也要煮到天荒地老,所以煮咖哩被外國人討厭的原因並不是它的味道,而是要佔用很多爐子,若在煮菜尖峰時刻煮這些東西會被白眼,一定要在假日下午或晚餐後煮。
不管是使用哪一種肉,都要先川燙去血水,然後又是切塊的動作。肉準備好了、配菜也準備好了、咖哩塊丟下去了,又得像巫婆製靈藥一樣不停的攪動咖哩。煮完之後,還留下大量待洗的鍋碗瓢盆,好不容易煮好的咖哩卻不能立刻吃(因為江湖上流傳著這個獨家秘辛:咖哩做好要冰一兩天才會好吃)。
所以說,咖哩真是考驗人類EQ的一道菜啊。
我本來以為我回台灣後,廚藝會突飛猛進,每天都可以跟我娘一較高下之類的。
事實上是,吃到媽媽煮的菜之後,才意識到自己在倫敦一年來,每天都在吃的真不像是人類吃的食物。
有時我也會窮途末路,冰箱連過期的東西也找不到,又一點也不想出力去超市買東西、買回來再慢慢從零開始做菜,就會特地去高級百貨公司 Harrod's 買上面這種吃不飽但可以療癒心靈的食物。
其實我買了兩盒(兩打),但我一打開就馬上吃了六個,本來很煩惱會吃不完的,但到了隔天早上只剩一盒不到。
其實我買了兩盒(兩打),但我一打開就馬上吃了六個,本來很煩惱會吃不完的,但到了隔天早上只剩一盒不到。
Q: 英國食物是不是真的都很難吃?
A: 以平價小吃而言,我覺得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贏過台灣,但英國還是有很多很厲害的餐廳(米其林三星那種),雖然吃一餐下來絕對會讓你破產,但的確是台灣吃不到的高級餐廳。如果去英國玩時吃不起高級的地方,還可以試試下午茶(不一定非得要去 Ritz),英式糕點(像是Scone)與英國茶就真的很不錯。
北英格蘭城市 York 的下午茶名店
Betty's。
雖然台北有很多家下午茶店也賣起這種英式下午茶,
但不論是店裡的氣氛、蛋糕與茶的口感,還是英國的最道地。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